云服务

热门搜索: 防爆监控 电动机 防爆暖通 防爆风机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电商会议 人物观点 电商数据 电商干货 电商报 博文资讯 客户库 企业库
首页>新闻详情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大势与突破方向!

2024年6月6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服务平台 防爆空调 防爆电气 防爆电机 防爆风机 防爆通讯 浏览 97 次 评论 0 次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稳步壮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工业软件将迎来稳健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韧性、科创能力不断增强,开放、合作、协同的工业软件生态环境将更加完善。

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1.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工业软件发展按下“快进键”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国家及地方紧抓高质量发展总要求,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工业软件行业发展与创新。

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强调工业软件产业基础支撑作用,支持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和创新突破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工业软件对提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

地方层面,北京、山东、浙江、江苏、辽宁等多地积极部署工业软件产业专项政策和行动,发布各类鼓励支持政策文件20余个。例如,江苏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提出每年发布推广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100项以上,对于重点工业软件企业最高奖补1亿元。广东建立首期21亿元规模的工业软件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工业软件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技术领先的未上市企业。

伴随各项产业政策的陆续落地实施,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望迎来较大进展。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扎实推动,工业软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能力,有望迎来高速增长需求;另一方面,地方产业政策走深走实,以破解工业软件产业发展问题为出发点,立足本地优势,系统布局,配套政策更加多样,服务更加精准,将有力推动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数字化转型“点线面体”全面铺开工业软件产业迎来多重增长动力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对工业软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实现“双提升”。从产业规模看,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9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07亿元,年均增速17.23%,2023年1—11月实现收入达2509亿元。从产业创新看,工业软件产业创新驶入“快车道”,细分领域工业软件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占率超过海外竞品;优秀工业软件产品不断涌现,累计达到69款,覆盖汽车、船舶、核电、钢铁、模具、矿山等重点应用领域。从产融情况看,华天软件、喆塔科技、三维家等数十家工业软件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索辰软件、固高科技、浩辰软件等工业软件企业相继上市。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各项国家和地方重要专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核心技术支撑,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收入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突破3000亿元大关。

3. 新数字技术赋能作用凸显 加速重塑工业软件技术生态

当前,新数字技术对工业软件技术生态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工业软件一体化、云端化、融合化趋势明显。一体化方面,中望软件发布CAD+CAE+CAM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并成功在船舶、汽车、电子等多行业多场景落地应用;数码大方CAXA CAD/PLM2024全线产品实现CAXA 3D、2D、CAPP、CAM等多专业组合应用,形成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独特优势。云端化方面,概伦电子发布EDA上云联合解决方案,高度集成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智能中心、服务平台等PaaS层核心产品实现EDA上云,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融合化方面,云庐科技发布全球首款CAE领域大模型——CAEGPT,实现快速生成独立完整的CAE代码,为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注入强劲活力。苏州浩辰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在三维CAD中引入AI与机器学习技术,用于感知并预测操作趋势。

新数字技术对工业软件的产品形态、创新方式、交互模式、产业价值分配将影响深远。随着国内企业对新兴技术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将加速促进工业软件行业新业态、新形式的跨越式发展,在推动一体化平台、云计算、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软件”快速融合的同时,工业软件的产品将从单一化、孤岛化向一体化、协作化进一步转变,部署模式向云端迁移的步伐加快,软件产品的开发与使用也将更加的多元灵活。

4.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以特色园区为载体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全国范围内,以工业软件名园为代表的特色园区创新生态更加活跃,生态“红利”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特色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氛围;另一方面,特色园区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公共服务、完善创新政策等措施,吸引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为园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推动产业不断向协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例如,苏州工业软件园放大制造业基础优势,紧扣工业软件、企业培育、关键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劲发力,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集成应用等体系化创新,围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750亿元,培育华兴源创、凌志软件、友谊时光等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区内软件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7项,已发展成为工业软件的“创新策源地”。

未来,特色园区围绕产业链将加速部署创新链,工业软件创新生态将持续优化,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载体、金融、人才等要素的资源配置更加完善,通过场景带动,将加速形成“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型服务”的工业软件技术链条,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三大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1. 产业供给与工业经济发展尚不匹配

据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73亿元,但是总体规模仍无法与工业经济规模相匹配。具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还存在产品层次不高、产品创新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在高端工业控制、产品定制化服务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全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深入实施,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高端工业软件需求越来越大,亟须提升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质态,更好支撑制造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以及产业链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与产业安全要求还有差距

在三维研发设计、复杂生产管理和精细管控软件等领域仍存在供给不足风险。而国内工业企业出于对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以及产品研发进度的考虑,优先使用国外先进成熟产品,导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难以在工业实际场景中验证迭代,这种应用环境的缺失使得产业竞争劣势愈加明显。

同时,工业软件研发周期长、迭代速度慢,与通用软件相比适用场景窄,导致软件企业也不愿加大研发投入,工业软件产业链发展难以闭环。此外,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能力不足、财务状况不佳等,很难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

3. 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力相对较弱

与常规软件发展路径不同,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的正常运行受到上下游产业制约,需要上下游软件之间的匹配和兼容,并在下游的应用中不断迭代优化,同时也需要工业软件企业与上游软硬件供应商、下游需求方形成紧密协作关系。此外,人才是支撑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高端人才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目前,我国工业软件人才供给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软件人才懂开发,但是不懂工业制造流程,导致开发的软件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差距较大;工业制造人才懂生产工艺流程,但不懂开发,人才供需环节亟待进一步畅通。总的来说,工业软件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亟须完善,供需产业主体间的协同能力依然较弱,存在脱节现象,贯穿工业软件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大生态合力亟待提升。

强化政策支撑

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水平

1. 健全工业软件产业配套服务保障体系

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适时调整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成立工业软件高质量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出台“工业软件+”政策,整体规划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路径。

采用政策矩阵代替“一刀切”,提高政策精准度,加大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合力,基础型、应用型、专业型工业软件分类施策,提高发展目标精准度,探索多主体参与机制,提高主体创新协同度。

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工业软件产业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活动,激发市场创新活动。

2. 加强产业协同攻关 畅通产业供需循环关键卡点

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引导制造业企业面向重点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强化关键共性基础研究与产业重点应用衔接,逐步推进工业软件的创新应用和落地推广。

搭建工业软件行业应用体验中心,聚合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资源,建立包括企业库、产品库、关键技术库等在内的产业链数据库,推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加快工业软件产品推广应用。

3. 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持续加大对中国软件名园的支持力度,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等,对园区产业进行精准定位,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属性的专业特色园区。

建设工业软件产业资源对接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与工业软件企业“结对子”,促进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以应用为牵引,加强宣传,以点带面,推进工业软件的应用推广。

4. 提升工业软件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软件行业与工业制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引导工业制造企业更多参与到教材编写、授课等环节,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和案例,为工业软件人才提供更多针对性内容,进一步提升软件开发人才对工艺制造流程的认知。

鼓励工业软件进校园,增强学生对工业软件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工业软件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进一步提高工业软件人才储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工业软件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考评体系,丰富实践考评内容,探索建立工业企业与校园的双轮岗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品牌商品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