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地区:江苏省徐州市市辖区大学路1号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跻身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1、焦作路矿学堂时期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2、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3、焦作工学院时期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
1938年7月,抗战期间,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9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9月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
4、中国矿业学院时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在天津举行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5、北京矿业学院时期
1953年9月,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矿业学院时期
1970年5月,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
1978年2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7、中国矿业大学时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7月,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院 | 下属教学单位 | 本科专业 |
---|---|---|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采矿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 | 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工业工程 |
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研究所、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所、资源规划与开采研究所、岩层控制研究所、矿山震动与冲击研究所、井下充填开采研究所 | ||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道桥与地下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建筑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 |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所、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矿井降温与热能利用研究所、结构鉴定与加固研究所、采动区路桥工程研究所、爆破工程技术所 | ||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系、机械制造系、测控技术系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程图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 ||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信电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电气自动化教学实验部、电子信息教学实验部、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
新能源与电动车研究所、大功率传动与自动控制研究所、矿山物联网及生产过程无人化研究所、信息感知及监控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矿山监控研究所、电气安全与智能电器研究所、电网安全与节能研究所、煤矿自动化研究所 |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能源地质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井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所和矿山地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过程工程系 | 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化工专业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洁净能源研究院 | ||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 空间与地理信息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土地管理系 |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清洁煤炭与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中心、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矿山生态环境研究所等 | ||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系、信息科学系、信息安全系、网络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 |
计算机基础部、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矿山数字化研究所 |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 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
经济与管理复杂性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资源会计与财务研究所、煤炭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所 | ||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 数学系、物理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
物理实验中心、数值计算实验中心 | ||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 政治与行政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系、法学系、广播电视新闻系、社会工作系 | 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法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社会工作 |
公共管理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经济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JM)中心、MPA教育中心、苏轼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哲学研究所 |
|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英文系、德语系、翻译系(筹) | 英语、德语 |
大学英语部、公外研究生教研室、语言实验室、外语培训中心 | ||
中国矿业大学冀中能源体育学院 | 体育系、公体部;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科学实验中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可靠性工程实验室 | ||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音乐系 |
环境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 |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 通风与防灭火研究所、煤矿瓦斯治理研究所、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研究所、煤岩动力灾害研究所、突出预测与安全装备研究所、安全监测监控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所、消防工程研究所 |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
安全检测检验实验室 | ||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流体机械及水射流研究所、煤与煤层气燃烧及利用研究所、制冷与新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CFD工程计算中心 | ||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
|
|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 |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 二学位: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商管理 |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 经济与管理系、机电与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外国语言文化系、文学与艺术系 | 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6个专业 |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 矿业工程系、机电动力与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管理与经济系、人文社科系 | 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22个专业 |
基础课部、思政课部、博雅教育部 | ||
|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8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32人,副教授664人;博士生导师326名,硕士生导师88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拥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院长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有1人获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屠世浩)、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曾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刘炯天)、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王香婷)
炭资源高效洁净加工理论与应用研究、“矿山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2002年立项)
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IRT13098)(2013年)、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IRT1292)(2012年)、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IRT1084)(2011年)、与煤炭开采有关的资源与环境保护(IRT0865)(2008年)
姓名 |
入选时间 |
所属学部 |
备注 |
1995年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全职 | |
1995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全职 | |
1995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全职 | |
1999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全职 | |
2001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全职 | |
2007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全职 | |
2009年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全职 | |
袁亮 |
2009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特聘 |
2009年 |
工程管理学部 |
特聘 | |
2007年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特聘 | |
1997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特聘 | |
2001年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特聘 | |
1997年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全职 | |
1994年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特聘 | |
1997年 |
信息技术科学部 |
特聘 | |
2013年 |
技术科学部 |
全职 |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和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省重点序列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地质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机械工程站 |
矿业工程 |
力学 |
土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气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序号 |
学科分类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1 |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 矿业工程 | 矿业学院 |
1 |
国家重点学科 |
采矿工程 |
矿业学院 |
2 |
国家重点学科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安全学院 |
3 |
国家重点学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化工学院 |
4 |
国家重点学科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资源学院 |
5 |
国家重点学科 |
岩土工程 |
力建学院 |
6 |
国家重点学科 |
工程力学 |
力建学院 |
7 |
国家重点学科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信电学院 |
8 |
国家重点学科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学院 |
1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环测学院 |
1 |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机械工程 |
机电学院 |
2 |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土木工程 |
力建学院 |
3 |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环测学院 |
4 |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资源学院 |
1 |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学院 |
2 |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环测学院 |
3 |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化学工艺 |
化工学院 |
4 |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
管理学院 |
|
1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机械工程 |
机电学院 |
2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土木工程 |
力建学院 |
3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环测学院 |
4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资源学院 |
5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院 |
6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学院 |
1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信电学院 |
2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环测学院 |
3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院 |
4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电学院 |
5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学院 |
6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化学工艺 |
化工学院 |
7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资源学院 |
8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矿物材料工程 |
化工学院 |
9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安全学院 |
1 |
部级重点学科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安全学院 |
2 |
部级重点学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化工学院 |
3 |
部级重点学科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学院 |
4 |
部级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院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矿业工程 |
2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3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5 | 机械工程 |
6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
理 学 |
数学 |
地质学 | |
工 学 |
力学 |
机械工程 | |
电气工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土木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
矿业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公共管理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
哲学 | 哲学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
理学 |
数学 |
物理学 | |
化学 | |
地球物理学 | |
地质学 | |
统计学 | |
力学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电气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建筑学 | |
土木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
矿业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城乡规划学 | |
软件工程 | |
管理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
艺术学 | 美术学 |
2002年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矿物加工工程(谢广元) |
采矿学(杜计平) |
通信电子电路(于洪珍) |
工程制图(江晓红) |
土质学与土力学(隋旺华)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王香婷) |
选矿厂设计(匡亚莉) |
|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验教学中心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绘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方向)。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会计学、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工商管理。
地球物理学。
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艺术设计、消防工程。
工程管理。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在各类大学排名榜中均名列前茅,长期位居江苏省第3位,2015年名列中国大学排行榜第46位。
历年全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矿业大学排名如下:
年份 | 全国排名 | 总分排名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声誉排名 |
---|---|---|---|---|---|
2014 | 35 | 66.79 | 66.46 | 66.59 | 68.99 |
2013 | 43 | 64.55 | 11.77 | 9.01 | 14.49 |
2012 | 41 | 10.71 | 10.24 | 8.85 | 14.6 |
2011 | 37 | 12.25 | 11.44 | 9.41 | 27.89 |
2010 | 37 | 11.94 | 10.67 | 10.01 | 30.27 |
2009 | 46 | 10.77 | 8.14 | 9.89 | 30.23 |
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973计划”项目
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863计划”项目
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序号 |
类别 |
名称 |
立项时间 |
主管部门 |
1 |
国家级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5年12月 |
科技部 |
2 |
国家级 |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7年4月 |
科技部 |
3 |
国家级 |
2006年1月 |
科技部 |
|
4 | 国家级 |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7月 | 科技部 |
5 |
国家级 |
2005年1月 |
发改委 |
|
6 |
国家级 |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2011年11月 |
发改委 |
1 |
部级 |
2000年8月 |
教育部 |
|
2 |
部级 |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3年6月 |
教育部 |
3 |
部级 |
2005年12月 |
教育部 |
|
4 |
部级 |
2009年4月 |
教育部 |
|
5 |
部级 |
2010年4月 |
教育部 |
|
6 |
部级 |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1年6月 |
教育部 |
7 |
部级 |
2006年6月 |
教育部 |
|
8 |
部级 |
2007年9月 |
教育部 |
|
9 |
部级 |
2009年3月 |
测绘局 |
|
10 |
部级 |
2010年7月 |
能源局 |
|
11 |
部级 |
2006年3月 |
环保部 |
|
12 |
部级 |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
2005年12月 |
发改委 |
13 |
部级 |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
2005年12月 |
发改委 |
14 |
部级 |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3年6月 |
安监局 |
15 | 部级 | 页岩气重点实验室 | 2013年8月 | 煤炭地质总局 |
16 |
省级 |
2007年9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
17 |
省级 |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
2010年9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18 |
省级 |
2010年11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
19 |
省级 |
2005年7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
20 |
省级 |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
2010年6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21 |
省级 |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12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22 |
省级 |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12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23 |
省级 |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年12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24 | 省级 |
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
2013年12月 | 江苏省科技厅 |
1 |
校级 |
2010年6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2 |
校级 |
2011年5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3 |
校级 |
2012年4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4 |
校级 |
2010年3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5 |
校级 |
2008年9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6 |
校级 |
2008年12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7 |
校级 |
2011年4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8 |
校级 |
2010年8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
9 |
校级 |
2009年11月 |
中国矿业大学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