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下 “三桶油”不再以稳产为首要目标
2016年3月1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一站式O2O服务平台 浏览 2293 次
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国内在剧烈震荡中受到严重影响。尽管低油价让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大幅增加,但也加剧国内通货紧缩。与此同时,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开采企业,其遭遇的“冲击”也愈加显现。
2015年,中石化胜利油田首次陷入亏损,亏损额超过92亿元。而进入2016年以来,胜利油田仅今年1月就亏损29亿元。为渡过难关,其日前决定关闭4个开发效益较低的油田,这是胜利油田50年来的首次做出如此举动。四个油田在关停后,预计可以节省成本1.3亿元,减亏2亿元。而中石油的大庆油田,也在2015年开始减产,从2014年的4000万吨以上降为3850万吨。按照规划,大庆油田将连续每年调减产量150万吨。
有市场人士指出,像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这两大主力油田,开采年限较长,面临开采瓶颈。不少油田由于资源逐渐减少与开采难度提升,稳产难度已越来越大。再加上国际油价的暴跌,导致国内油田生产大面积亏损。国内油田开采平均成本在40美元左右,当前30美元的油价早已跌破盈亏平衡点。对胜利油田这样的老油田来说,开采成本高企,关停或许是止亏的主要办法。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在低迷的油价下,“三桶油”很多老油田的开采都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因此“三桶油”也出现了不再以稳产为首要目标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三桶油”在国内大量进行高成本油气资源的采炼,开采成本本来就高于中东产油国,其财务盈亏平衡点是建立在较高资源价格的基础之上,在国际市场上本没有竞争力。国际油价持续下降,势必促进进口原油替代,直接导致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利润的大幅下降,加重国内自产油的产销困难。
而且,油价下跌,也使在途、生产、储备、中间产品和成品油等库存油会计价值大幅下跌。由于行业库存量高达几亿吨,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同样十分巨大。与此同时,“三桶油”砸重金建立的境外油气田合作勘探开发项目和相关投资,据估计有约2000亿美元。油价持续下挫,造成这些资产严重贬值。应当说,当前的低油价使国内石油企业面临严重困境,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就表示,2016年将是公司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
另一方面,油价危机也对行业人员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海外,很多国际油企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今年1月6日,BP出售位于阿拉巴马州迪凯特的石化工厂,并表示在未来约一年的时间里,公司旗下勘探和生产部门将裁员约4000人。1月20日,壳牌公司宣布要裁员1万人,以在油价大跌之际进一步降低成本。而油企巨头斯伦贝谢在2015年已经裁去了1万个工作岗位。与之相比,三桶油尚没有裁员的消息,似乎还算幸运,但在去年已经集体降薪。收入缩水带来的财富递减效应,无疑将对国内企业员工的生活带来影响,冲击当地经济。
市场机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石油价格恐升幅有限,突破50美元都将困难。德勤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受油价下跌影响,不少石油企业出现资产流动性吃紧和削减债务能力下降等问题,预期今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石油生产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基于对全球五百多家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生产企业的调查,德勤统计,其中约175家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债务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在国内,三桶油虽然还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大幅压缩成本,关停更多低效油田,恐将不可避免。而中海油今年年初就表示,计划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2015年的675亿元人民币缩减至“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海油连续第三年下调资本支出。
低油价的长期化意味着“三桶油”艰难与痛苦短时间内不会结束,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中石化关闭4个油田也许仅仅是个开始,对行业的负面影响恐怕将会继续扩大。这也会倒逼国内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发展,并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与调整,以实现创效增利,抵御油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中石化关闭油田的事情表明,低油价给“三桶油”带来资产损失正在扩大,未来也将有更多低效油田被关闭。国内石化企业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低油价长期化意味着“三桶油”艰难与痛苦短时间内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