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翡翠鉴别的误区
众所周知翡翠的颜色缤纷多彩而富于变化,自古以来就是国人最钟爱的珠宝玉石珍品。但因资源稀缺,产量逐年减少,好品质的翡翠更是远离了普通人群的生活圈子。很多朋友喜爱翡翠,追求翡翠的美丽和珍贵,但对翡翠品质的优劣鉴别和工艺技巧所知甚少,因此也给精品翡翠披上了高傲的外衣,除了价格不可轻易触及以外,更对鉴别好坏完全摸不到头绪。
冰糯种飘绿翡翠值钱吗?关于翡翠的真伪鉴定知识各种书籍和网络上都能找到很多,方法也各种各样,例如划玻璃,用放大镜、滤色镜观察,或敲击听声等,是不是这些方法都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不靠谱的翡翠鉴定方法。
1,有人说,天然翡翠硬度很高,能滑动玻璃,这个仅仅对鉴别那些用岫玉或蛇纹石冒充翡翠的造假手段有效。因为翡翠中还有染色,填充注胶等手段,这些是采用劣质的天然翡翠来造假。后天染上颜色的C货翡翠,及本身是翡翠、后天用强酸浸泡、注胶的B货翡翠,本身摩氏硬度较高,是无法鉴别出来的。
2,有些冒充懂行的爱好者,说术语头头是道,手拿滤色镜,碰到时候都照一下,觉得有作假的就一定是注胶或染色,这些在滤色镜下定无法遁形。其实,这只一个似是而非的鉴定方法。因为他没明白用滤色镜鉴定的原理,经有机染料染色的翡翠,在滤色镜下才显出红色;对无机颜料染色的翡翠、B货翡翠或很多冒充翡翠的D货,在滤色镜下都不变色。
3,还有一种常听到的方法:把头发放到翡翠上烧,把能否烧断作为判断的标准。这种方法从何而来不得而知,想必应该是利用导热率不同的原理判断,但却毫无道理,同样不能作为鉴定翡翠的有效方法。因为仅靠导热率的不同,远远不能将真翡翠与其他赝品区分开。
4,经常看到许多朋友在看翡翠手镯时,都爱用两只翡翠手镯互相敲击,听声音来判断真伪。有些旅游点还能见到商家以此为推销手段。商家一手拿翡翠手镯,有时还用一根小绳吊着,一手用另一只手镯或者是玛瑙柱敲击,意思是告诉客人,我的翡翠是真的。以听敲击的声音来鉴定,其实只对B货翡翠有效。若仅是染色的C货翡翠,敲击的声音则和A货翡翠相同。所以,敲击也不能作为鉴定翡翠的最终方法,而且,当你选购高档翡翠手镯时,商家比较忌讳用敲击的方法鉴定,因为这样做会伤害翡翠,还会透露给商家一个信息:你很少买高档货,这些都会对你买货不利。
犯以上错误的原因,其实都是对翡翠的造假手段了解不够全面,且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全方位的鉴别翡翠的真假特点。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真实鉴别方法和原理:
一、紫外荧光效应只宜作参考依据:在紫外光下,天然翡翠一般无荧光;其中的“白绵”有的有浅黄色荧光。B货翡翠,多半是充填有机胶,一般有蓝白色荧光。现今市场上,有的B货翡翠充填现象非常明显,但在紫外荧光灯下无荧光。在对翡翠大规模检测出证工作中,一般先过紫外荧光,没有荧光的就马虎一些,稍不留意就出问题。而大多数C货翡翠都没有荧光。
二、天然翡翠也可有孔隙和网纹结构:经强酸漂洗的翡翠一般都有明显的孔隙、网纹结构。天然翡翠中受引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可以产生明显的孔隙和网纹结构,与酸腐蚀产生的网裂常难以区分。所以,“观察到有网裂、麻点和凹坑者肯定是B货”的意见不妥。
三、敲击声不能作为鉴定的主要依据:常见有些翡翠销售者以一玉件轻轻敲击另一支悬空的手镯,发出清脆的“钢”音,表示其为天然翡翠,充填明显的B货翡翠的撞击声稍为沉闷,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其实,发出“钢”音的不一定就是天然翡翠,如透辉石玉(如青海翠玉)、闪石钠长玉(如缅甸“水沫子”玉)等也具“钢音”。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某些B货(如某些无机胶充填翡翠)也可发出清脆的“钢”音。所以,敲击声只是一种参考,或者说是一种促销演示,不是判定A、B货翡翠的科学方法。
四、“翠性”不是翡翠才有:一些行家的著作中认为,天然翡翠有别于其它玉石(包括B货翡翠)的重要特征,是天然翡翠具有“翠性”(俗称“苍蝇翅”),其实不然。翡翠的“翠性”是硬玉矿物解理面的反光。显晶质透辉石(如青海翠玉中的透辉石),角闪石(如缅甸某些“黑乌沙”中的角闪石玉)等同样有发育的解理,也可以有“翠性”;甚至云南产的工艺级蓝刚玉岩也可看到不同方向的裂开显示出似“翠性”的特征;微晶质的优质玻璃底、冰底、糯化底翡翠一般看不到“翠性”。故有“翠性”的不一定是翡翠,是翡翠不一定有“翠性”。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品位的不断提升,翡翠销售的空间也日益扩大,购买和佩戴翡翠的人也越来越多。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发布,如需删除请联系zhuce3721@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