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

热门搜索: 防爆监控 电动机 防爆暖通 防爆风机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电商会议 人物观点 电商数据 电商干货 电商报 博文资讯 客户库 企业库
首页>新闻详情

制造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2024年4月11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服务平台 防爆空调 防爆电气 防爆电机 防爆风机 防爆通讯 浏览 126 次 评论 0 次

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空间等技术正在引领当前这一轮具有全方位特质的新技术革命。全球化竞争正在进入新阶段,这也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加速深度融合,并重塑经济主体的运作方式,重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秩序。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变革和模式重塑的主旋律。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今天就“数实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一现实话题 (也是难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01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快速进步,数实融合迎来大发展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十九大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带来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 万亿元,同比增加 4.68 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我国数字经济将持续做大。

实体经济是投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开展物质生产并进行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所谓“实”是指非数字化的实体经济,数实融合即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

数实融合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由数字技术、互联网、5G、云计算、数据资源、数字人才等要素组成数字化要素特征;二是以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为方向的路径特征;三是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的任务特征;四是以IT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阶段特征

总书记指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产业链和集群数字化转型,三是转型支撑服务生态。那么具体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途径是什么。

微观企业层面:企业数字化的实质是从“工业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战略级转变,即数字技术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使企业在生产运营、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乃至产业链生态等方面均发生深刻演变。

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定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其次,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产品优化设计、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再次,数字技术还有助于提升企业上下游协同生产能力。通过全流程数字系统,打通上下游数据,在产业链的不同供应层级和分工之间科学布局生产计划,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协同生产能力。

总之,企业数字化价值的核心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善经营绩效和治理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而使得企业价值、资本估值得到显著提升。

中观产业层面:数字技术广泛、深度应用至实体经济,将产生四方面效应,进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产业关联效应。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产业间的横向、纵向拓展,形成产业间互补和跨界协同。例如,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的发展。二是产业创新效应。数字技术领域创新活跃且外溢作用明显。数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促发企业不断探索新的产品服务和模式业态。三是产业调整效应。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得诸多行业的旧产品/旧服务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旧产业重生为新产业。四是产业融合效应。数字技术具有高通用性和高渗透性的特点,随着技术成熟应用普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由消费领域迈向生产领域,从而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全方位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宏观经济层面:数字技术通过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范式,产生了以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在线医疗、在线教育为代表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型商业模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会,为新竞争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0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和模式

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首先回答几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转型?转型的特征是什么?首先,追求价值提升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出发点。一大批制造企业为了顺应新形势,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动加快组织变革、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研发体系开放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产品服务个性化、组织边界弹性化、价值网络生态化,形成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要素、以开放平台为基础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典型特征的新型企业形态。

应对不确定性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因。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很多,需要应对生产过程复杂化、产业协作多维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应对产品服务增值化等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必然引发产业发展方式根本性变革,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资源配置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快捷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数据流动,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边界,推动形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的工业互联网、“双创”、电子商务等资源要素共享平台,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优化向多点优化演进,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演进,从静态优化向动态优化演进,全面提升全要素的流通效率和水平。

第二,产业创新更加协同化、开放化、互动化。互联网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特征,促使创新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组和优化,促使创新活动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和快捷化。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知识经验能够以数字化模型形式沉淀并开放共享,大幅削减研发创新者的重复性劳动,有助于重构产业知识的复用、共享和价值再造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协同开展研发创新,创新流程从串行向并行演进,大幅缩短新技术产品从研发、小试、中试到量产的周期,构建多方参与、深度互动、快速迭代的创新生态。

第三,生产制造更加智能化、定制化、服务化。传感器、通信网络、软件、控制系统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各业务系统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加快实现网络化协同;促进研发制造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精准对接,加快实现个性化定制;促进形成产品远程诊断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加快实现服务化转型。

第四,组织管理更加扁平化、柔性化、无边界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了泛在、及时、准确的信息交互方式,大幅降低信息、评价、决策、监督、违约等交易成本,带给企业组织形态、流程、机制、主体深刻变化,促使扁平化组织的形成,破除企业自上而下垂直高耸的管理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促使柔性化组织的形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应对环境变化;促使无边界化组织的形成,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主体的产业生态体系。

大型制造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资金、人才实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模式和路径更为清晰。中小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从生产端和产品端推进数字化转型,模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来构建新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新型数字运营模式,从而驱动业务转型和创新,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0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总体来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认知方面,一些企业对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不够清晰,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入手。这也导致在执行层面,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团队,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其余问题还包括数据缺乏标准与规范、组织机制不清晰,技术成熟度问题、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等。因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克服以上问题,从认知、规划、执行、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效益。

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计划,包括明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表和预算等。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包括私有云、云桌面、云盘、公有云等,以实现数据的管理、维护、灾备和共享。另外,在企业推广数字化文化,增强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技能。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建立数字化平台和开展供应链协同等。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持竞争优势。

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保障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首先是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提升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强化公共服务支撑。

此外,政府应当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大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政府投资重点,设立省市区县贯通的专项资金,以“基建”的力度和投资方式,结合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以链主企业为抓手,根据产业链长短板和产业集群布局强弱项,分级支持各类企业加快技改和数字化转型。二是撬动金融支持力度。政府以专项资金、信用担保等方式带动金融领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贴息等优惠贷款,支持企业购买智能化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品牌商品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