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

热门搜索: 防爆监控 电动机 防爆暖通 防爆风机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电商会议 人物观点 电商数据 电商干货 电商报 博文资讯 客户库 企业库
首页>新闻详情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误区

2024年6月12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服务平台 防爆空调 防爆电气 防爆电机 防爆风机 防爆通讯 浏览 585 次 评论 0 次

1、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走了弯路?

我国已将发展工业互联网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并争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就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来说,要经历建设平台、推广平台和运营维护平台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建设平台时,缺乏可学习、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尤其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来不及系统思考和统筹规划,仓促上阵,大干快上,走弯路在所难免。

为了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国家在2019年开始评选双跨平台,开启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热潮。各行各业建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2023年,入选双跨平台的数量达51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听到业内人士踩无数的坑、走很多弯路的经验教训分享,长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质疑发展工业互联网战略决策的声音。

我于2021年写过《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泡沫》一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出,文中的主要观点有: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背景是政府主导,与发达国家的市场主导不同;我国工业互联网泡沫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平台建设模式的缺陷,没有规避行业内竞争整合行业力量;消除泡沫需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调动行业内各方面中坚力量的积极性,领导带头组建以行业工艺人员为主导的跨界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行业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和运营维护。

2、利用DT时代红利,为什么是当下环境企业家的首选?

当下,环境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有的企业从轻重资产角度调整发展战略,倾向于轻资产重收益的模式。此外,也存在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战术问题。无论战略还是战术,企业发展都必须基于时代大环境,顺势而为和借力抢占商机,是成功企业的一贯做法。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是DT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数字化技术主要是IT专业技术人员做出的贡献,已变成时代的主流通用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普及应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如环境监管“一张网”和“一网统管”、污染物全过程可追溯、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等,这些政策要求都需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成为环境企业家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就环境行业而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或停留在可视化阶段不够深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环境领域,然后结合行业特性和自身实际做个性化创新,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引入服务于环境行业。例如,要实现垃圾分类利用全产业链可追溯和数据资产化并表,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和标识解析等技术,在平台上将产业链上下游连接起来,搞清产业体系中点、线、面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中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每个环节和每个产品与行业大模型连接的可能。

3、企业数字化转型慢或不规范的话,会造成哪些意想不到的损失?

企业数字化转型慢,数据不能及时收集存储,直接损失是数据流失或浪费,间接损失是数据挖掘潜力小。数据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不及时收集数据,将导致自有数据积累少。尤其个性化数据是稀缺资源,决定企业的个性化功能和竞争优势,缺少这部分自有数据的话,等于失去了企业的个性和优势。个性化功能可通过个性化数据积累和专用小模型来实现和优化,通用功能可通过格式化数据和行业大模型来实现和优化。

不规范收集的数据不好用或不能用,产生不了新价值,如数据源没有标识,数据没有标准和分类整理。政府和企业都获取并储存了一定的数据,若没有统一合规的数据标准和整理方法,收存的数据几乎没有利用价值,还需花费一定储存费用,带来的可能是负价值和浪费,以及新机会的错失。当然,前提是数据可获取,才有变现增值的可能。现在的问题是企业的数据不共享,甚至集团内部数据也做不到共享,政府的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不过,不得不提的就是环境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包括合规数据的提取、存储、整理和计算(算力、算法)等,其建设跟不上的话,直接影响整个环境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关联到其它有环境问题的产业,波及整个生态系统。试想,没有行业基础设施,哪来的行业大数据?没有合规的行业大数据,哪有行业大模型?没有行业大模型,哪有行业数字化的成功转型?可知新基建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讲,国家成立大数据局,对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开展大数据一体化建设和“一网统管”,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举措。

4、在环境行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和民营企业如何分工合作?

我国环境行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责任不明和责任不清,引入市场机制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2023年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新机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实施方案。

《新机制》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如环保固废、市政园区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如环保水处理,市政供水,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要发挥国有和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凸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鼓励民营企业承担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并出于环境数据安全的考虑,限制外资企业的参与。将基础设施分成软件和硬件的话,软件部分主要是行业平台的PaaS层,包括云中心、标识解析、大模型、测试和计算中心等,建议以民营企业为主;硬件部分主要是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传输、云端融合和边缘服务、数据计算和安全设施等,建议以国有企业为主。将数字化设施分通用和非通用的话,硬件设施尽可能做成通用的,软件设施大部分做成通用的(如平台),少部分专用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以上,在行业和股权细分的基础上,在任务层面上给出了分工建议,期望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行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从相对滞后到协同并进。

5、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不能按传统技改和产品开发方式进行?

有专家曾在书中写到:企业数字化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唯一的出路。即企业能紧跟时代步伐完成数字化转型就有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变革和软件产品的开发,特别是个性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将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这里将开发产品的目的或定位分为自用和外卖两种,是自用的话属于内部技改,服务于企业的降本增效和竞争力打造;外卖的话属于产品开发,服务于企业新盈利点开拓和盈利能力提升。无论是内部技改还是产品开发,都可通过自力更生、委托和合作三种模式来实现。合作的话,存在内、外谁来主导,经验告诉我们内主导是上策。内主导还存在以什么专业的人为主,主要有本行业和IT行业两种情景,经验告诉我们本行业专业人员为主是上策。主要原因是熟悉行业Knowhow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位,避免外专业人员主导做出华而不实或“四不像”的结果。

很多企业把数字化转型当成技改,有的企业花大量资金招兵买马自己开发,有的企业委托BAT级传统信息化大企业定制开发,有的企业直接购买自认为先进的应用软件。而且针对的多是单一应用场景,难以形成具有市场潜力的通用产品,并加剧了信息孤岛。开发资金的投入,靠自己使用难以回收。主要原因:一缺乏行业大数据赋能,增效有限;二主导开发人员不掌握行业和企业Knowhow的话,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三产品多用于自用,而不外售,造成资源浪费。

走在时代前面的企业,没有可学习参考的教科书和案例,进行软件产品开发时,按照传统产品开发方式,局限于自有认知和眼前需求,往往会走弯路。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规划,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分步实施,过程中不断复盘调整完善。

6、行业平台需要专业的平台公司组织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共建,现状如何?

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初期,很多企业是从平台建设开始的。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人们认知的提升,建设平台、推广平台和运维平台的适宜主体、方式方法和三阶段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清晰。

在平台建设方面,起步早的企业,有了失败的教训和怎么做能成功的认知,开始走向了合作的轨道,依然发挥先行者的引领作用,这是我们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希望。然而,起步晚的企业和少数起步早的企业,仍在重复着前人的老路,采用自己组建团队开发建设,或委托传统权威互联网企业进行平台建设。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部分企业领导已有觉醒,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调整起来也不容易。

针对这一现状,这里给出一个可参考的对策:企业一把手主导,不能让任何人代替,立即指令责任领导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复盘,亲自参与并请外部专家领导一起研讨。一把手首先要做的是,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杜绝闭门造车,反对自我保护,鼓励在实践中创新试错,向有经验的“过来人”请教,向有一定经验的专家领导咨询,结合应用场景持续迭代完善。

从国家层面,自2019年鼓励平台建设至今,已过去五年,也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复盘,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推广和运维模式与方式方法,以便及时引导调整优化。

7、为什么自建平台不利于平台的推广,要采取“共推”的模式?

就平台建设而言,工业互联网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消费互联网,包括工作难度大、周期长。这导致早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者往往深陷其中,对平台推广工作重视不够。这也是双跨平台建设模式没有得到及时调整的一个原因,若早考虑和开展平台推广工作的话,会有亲身的感受和体会:自建平台不利于平台的推广。

直接原因是:传统业务模式中,同行之间是竞争关系,不愿上平台把自己的数据暴露给竞争对手。特别是双跨平台主多是行业头部企业,与头部企业实力越接近,竞争关系越强,越不愿上平台。

间接原因是:平台建设者率先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按照平台公司的属性开展工作,平台上各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基于共生关系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没错,问题是在同行企业没有实现数字化转型前,他们仍被传统企业经营理念主导,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若按共生关系的视角来看,这些企业会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平台公司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并界定清楚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而不是另开门户从头开始。

因此,平台主除了做好平台建设工作外,还要主动与同行企业沟通,真诚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与建议,一起做好后续的推广和运维工作,并提供少走弯路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共推”顾名思义就是共同推广应用,平台共建伙伴作为各自领域的优秀代表,发挥所在领域市场推广的优势,负责所在领域的市场推广工作,并利用平台和产业链间的连接关系,实现各细分领域之间相互加持,最终实现N个企业合作带来的大于N的协同效应。

8、为什么平台上企业间是“共生”关系,要采取“共营”模式?

进入平台的运营维护阶段后,相信对“共建+共推+共营”模式的理解更深刻到位。首先,运营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谁来负责平台的迭代?显然首选是平台建设者,他们更清楚平台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加之又是共推伙伴,更了解用户需求。当然,也有利于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开始建设有问题,运营时会暴露出来(同时接受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倒逼平台建设者在建设阶段更加严谨,减少潜在问题。结果实现“共建+共推+共营”三个阶段的相得益彰,和生态系统中企业间的协同“共生”。

《新机制》中还对特许经营项目的运营监管,给项目实施机构和特许经营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项目实施机构应定期开展评价,会同有关方面对项目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开展运营评价,评估潜在风险,建立约束机制,切实保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社会公众意见作为项目监测分析和运营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公共监督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运营考核结果等非涉密信息,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特许经营者应将项目每季度运营情况、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另外,平台建设和推广者要第一时间近距离了解用户需求,最有效的办法是亲自参与运维,这是“共营”的深层原因。所以,在进行平台建设时,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即建设时就要考虑怎么推广和运维。当然,作为行业平台一定要整合行业内优势企业资源,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机制,确保行业平台与时俱进,建立生态伙伴之间的“共生”关系(共建+共推+共营),满足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需求。

9、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如何处理与原有技术设施和服务商的关系?

首选升级改造,反对推倒重来。不能因为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而否定原来的工作。延续原有设施不仅能避免投资的浪费,也是对过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矛盾分歧,并获取原决策领导的支持。包括软硬件两部分,一般硬件可以继续使用,软件涉及语言、原代码、标准和接口兼容等问题,不能延用的话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因为,现在有平台公司能提供专业化的运营维护服务,可免费上平台,大部分通用功能平台上有了,用户只需要做少量个性化开发。

建设时要考虑怎么推广和运维,首先选择专业化的平台公司,不存在传统层面的业务竞争关系,若仍然有保密需求可通过协议约定来解决,从商业底层逻辑利益关系来讲,为用户保密是平台公司生存的前提,一旦出现泄密事件等于判了平台公司的死刑。平台是个生态系统,企业上平台后,自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直接联系,同时发挥平台的背书作用,方便企业之间业务合作,包括共建、共推、共营伙伴的发展。

运维服务又有两种模式:一企业上平台自己运维;二委托给专业化的运维公司代运维。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都需要平台公司提供平台支撑服务,前者自主性强,保密工作容易掌控,需要培养专业化运维团队,适合规模比较大的用户(如集团公司);后者适合规模偏小的用户,委托专业化运维团队省力省心,自主性和保密工作容易程度相对前者减弱。随着区块链和微平台(连接器)等保密技术的发展,相比之下,从长计议,委托运维(共营)是大势所趋。

10、企业完成数字化和平台化后,竞争优势来自哪里?怎么办?

有人问,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和上平台后,都在一个行业平台上经营,大部分数据都公开了,都利用同样的行业平台和大模型赋能,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是共生关系,企业之间还有竞争吗?企业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企业各自的核心优势怎么打造?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按传统经营理念,认为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拥有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就拥有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优势。其实不然,行业平台、大数据和大模型都是通用/公用资源产品,真正的竞争优势不是对公共资源的利用,而是自有数据的储存和对自有数据的加工处理利用能力。从存储的角度讲,谁着手起步得早,谁就占有了绝对的先行优势,因数据资源有一去再不复返的特点。

建立数字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工作,主要是跨界团队建设和自有数据收集。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家还没有完全树立平台企业意识,甚至有认识上的误区,误认为上了软件系统,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和数据的获取与储存,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但实际上,不基于行业平台和行业大模型的应用软件(系统),没有标准、不合规的数据和数据源,都需要叫停和急刹车,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特别重视自有数据的收集利用。

当下,急需要做的是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尽快出台行业数据标准,加快数据源标识解析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家的前瞻能力,对现有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按照将要出台的标准和平台要求进行数据收集存储整理,确保数据资源不流失,并能与未来接轨融合。

以上,只是现阶段碰到和将要遇到的代表性问题,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解决,特别是认识上的不统一,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政府、公众三大关联主体之间,有必要先理清现状明确方向和思路。对原则性问题有分歧的话,一定要及时沟通化解达成共识,避免问题积压;对难决策问题,要跳出来从未来看现在,坚信数字化转型以增效为目标,需要深入到组织文化变革和生产过程管控。

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后,经营状态变成了线上和线下的全面深度融合,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企业的定位必将发生深刻变革,进入持续的迭代创新增值共生状态。特别是大环境的变化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需要企业家的坚持,更需要跨界团队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是各个部门一把手工程,而不是企业家一个人,更不是个别企业和个别行业,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光荣使命。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品牌商品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