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更是吸纳就业、促进创新的关键主体。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关乎其生存与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中小企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必然,更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抉择。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
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扶持体系日益完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为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基调。此后,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并将其与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有机融合,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探索构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效机制。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构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响应,推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3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指南》,从多个关键维度为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坚实支撑。4月,财政部和工信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创新地提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其中,“点”上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着力于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则致力于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全力加速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的广泛推广与应用。9月,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在202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助力中小企业更加精准地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场景与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分类施策、有序梯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还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2024年)》,精心遴选了涵盖点、线、面不同层面的86个典型案例,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产品供给:各层级数字化转型能力稳步提升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依据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覆盖程度、集成程度以及协同程度逐步递增的原则,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细致划分为“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6个业务层级。深入研究发现,这6个业务层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正持续增强,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备单元层作为实现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核心环节,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所在。其数字化改造主要围绕各类硬件展开,得益于我国完备的全产业链优势,硬件供应相对充裕。当前,全国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已成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0余家,为设备单元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产线层的数字化改造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需要深度融合云计算、5G、边缘计算等前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线层的数字化改造实践中,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因自身特点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通过购买信息化服务或自行开发两种途径来实现。值得欣慰的是,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它们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精准提供定制化的转型改造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产线层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车间层作为整个生产车间的管理与控制核心枢纽,主要承担着协调和监控设备单元层、产线层中各智能工作单元运行状态和产能的关键职责。车间层的数字化改造重点聚焦于生产管理数字化、产品质量检测数字化、设备管理数字化这三个核心方面。借助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众多工业企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规模生产”成功迈向“规模定制”;产品质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依赖人工视检升级为高效精准的“机器视检”;设备检修方式同样实现了创新突破,从定期维护转变为基于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的“视情维护”,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厂层作为企业运营核心架构中的基石,肩负着推动生产制造全流程精细化与高效化转型的重任。其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能源管理数字化、车间环境监测数字化这三个关键方面。在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等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大批针对工厂层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培育了一批专注于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它们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中小企业在工厂层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供应方,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契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
企业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枢纽,其数字化改造主要围绕研发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精准营销、运维服务、企业运营管理这五个关键方面展开。当前,企业层面各个模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在打通数字化制造体系、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面向中小企业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商仍然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层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生态层由面向产业集群和面向供应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构成,二者之间发挥着紧密的协同效应。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已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达343家。其中,面向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有207家,面向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达30家,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57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有49家。值得关注的是,近90%的“双跨”平台企业荣获过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近40%的“双跨”平台企业获得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这些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生态支撑。
企业转型成效:多维度成果显著彰显
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呈现出稳健上升的良好态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依托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了数字化水平自评自测工作。截至2024年6月底,参与评测的企业样本量高达23万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1万家,占比48%。评测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普遍提高,在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等多个关键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经营战略制定、管理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数字化转型的主观意愿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经营战略、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较往年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评测数据有力地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局部优化及以上阶段的比重超过8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在转型深度和广度上展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特别是在研发设计、质量管控、产品服务等核心环节,其数字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中小企业。超过七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通过全力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改造,借助“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提质增效,率先运用数字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组织形态,有效带动产品基因重塑、制造柔性提升、成本集约管控和新价值持续增长,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榜样。
“链式”转型推广模式加速成型。“链主”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转型能力输出和紧密的业务协同,有力地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了产业链的强链补链能力。数字化供应链的构建使得大企业能够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3年共征集遴选了120个“链式”典型案例,广泛涵盖汽车、装备制造、纺织、钢铁/有色、电子等多个行业。其中,汽车、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原材料等行业的示范推广效应率先凸显。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整车制造厂通过精心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以订单为核心牵引、以质量为关键驱动,成功打通与各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数据系统,实现了整车厂与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在库存、采购、生产与质量等多方面的高效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集群化发展已然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显著趋势。各地政府积极加大推动中小企业产品配套、产业协作等“融链固链”工作力度,全力支持集群内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协作配套能力,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相继蓬勃涌现,这些集群不仅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集群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强大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中小企业主动借助数字化工具积极寻求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供需对接。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688个,并且在2024年将继续扩容100家左右。伴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的经济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2024年1 - 4月,*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创产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8.6%,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转型路径创新:地方探索多元模式成效初显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紧密结合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业特点和特色优势,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勇于探索创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从点、线、面、体多个维度全方位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成功做法。
点上转型成效斐然。江苏省率先推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制度,省市两级精心遴选数字化服务商,为规上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免费诊断服务,精准助力企业找准转型方向。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聚焦产业数字化工作重点,规划重点打造赋能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多层次赋能体系、精心打造数字化标杆示范项目等10项具体措施,并将对智能工厂的支持力度提升至1000万元,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宁波市北仑区依据企业主体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积极鼓励数字化基础较好、投入能力较强的企业深入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引导企业踊跃参与用数上云赋智行动,同时鼓励数字化基础良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杆项目评选,大力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试点等示范性项目,以标杆引领带动区域内企业数字化转型。
链式转型模式创新。厦门市创新性地设立工业企业供应链子基金,全力支持“链主”企业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推动“链主”企业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实现供应链上关键生产与运营数据的互联互通,有效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扩产,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资本、创新等多方面实现深度关联融通,全面带动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重点锚定“链主”企业以大带小的发展策略,围绕生产、制造、采购、交易、融资等核心环节,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精心搭建数据驱动、智能主导的产业生态圈,规划建设100家智能工厂,带动100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起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重庆市渝北区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链式转型模式,全力构建“小、快、轻、准”解决方案,精心打造工业APP应用中心,陆续引入涵盖工业数据管理、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工单管理等近10款应用,包含覆盖生产制造各环节的软硬件产品,让链上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标准化工业APP或行业专用APP,实现快速导入部署,为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支持。
集群转型亮点纷呈。广东省开创性地走出工业平台经济新路径,以创新工程项目形式大力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入库、试点和样板推广工作,通过市场化机制广泛发掘深耕行业的“懂行人”,积极组织有强烈意愿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基层人民政府与具备行业变革能力的“懂行人”开展高效供需对接,持续完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资源配套,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苏州市着力打造园区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精心发布苏州工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热力图,严格遴选优质平台和专业服务商,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转型咨询、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在内的一揽子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园区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揭阳市日用塑料品行业大胆创新,改变传统“教企业做”的方式,全力打造“中央工厂”,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数字化实效样板,吸引集群中小企业低成本加盟,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众多云工厂,有效带动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生态转型积极探索。武汉市勇于探索建设实体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明确瞄准“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大脑”建设目标,线上精心运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线下全力打造涵盖政策咨询、成果展示、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业服务、投资融资、市场共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东莞市委托专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指导目录》要求,精心建立数字化人才培训课程体系,面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数字化负责人开设数字化高阶专业培训班,提升企业决策层的数字化战略思维;面向企业技术骨干及重点岗位人员开设数字化技能培训班,提升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操作技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青岛市充分依托双跨平台企业,巧妙运用风控画像系统有效解决银行“敢不敢贷”的问题,同时利用数字资产证书模型精准解决“贷多少”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展望未来蓝图
供需生态:构建“小、快、轻、准”产品生态破解转型难题
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降低技术产品成本始终是加速其规模化推广的核心关键所在。未来,引导中小企业提出“能求解”的务实问题,进而切实创造实际价值,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而是倡导“接地气”地应用技术,将成为破解成本回报性难题、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遵循技术规模化应用规律,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加强普惠性产品向中小企业的推广普及,全力形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质“小、快、轻、准”产品生态,使更多中小企业敢于转型、善于转型、转型成功,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路线:推进一横一纵T型战略引领制造业升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应用,制造业向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IT与OT深度融合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未来,应坚定按照一横一纵的T型技术路线,深耕工业互联网的“一米宽百米深”领域。“一横”侧重于IT技术,致力于将各种不同制造阶段和商业计划的IT系统深度集成在一起,实现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环节间的高效横向集成,打破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一纵”聚焦于OT技术,着力将各种不同层面的自动化与IT系统紧密集成在一起,实现企业内部制造系统的深度纵向集成,优化企业内部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转型模式:分业分级分类推进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水平参差不齐且行业异质性强,因此分业分级分类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稳步提升其数字化水平的科学路径。分业推进方面,鉴于不同行业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经验存在显著差异,工业互联网需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应逐个行业做深做透,以行业发展带动企业进步,以共性需求引领个性发展,以典型场景驱动产品供给,以IT技术赋能OT技术应用。分级推进层面,按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六层架构,逐级有序推进IT与OT的相互渗透,稳步建立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升级。分类推进维度,推动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鼓励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强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业务协同与互联互通,向中小企业输出转型能力,全力推进链式转型。同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载体的平台优势,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园区/集群中的深度应用,推动集群转型,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政策引领、技术推动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各方协同发力,从供需生态、技术路线、转型模式等多方面持续优化创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上一篇: 国内智能制造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 防爆电气检测需要定期检测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