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爆风机隔爆型(Ex d)和增安型(Ex e)的防爆等级和区别,核心要点如下:
1. 哪个防爆等级高?
不能简单地说哪个“等级高”。 隔爆型(Ex d)和增安型(Ex e)是两种不同的防爆保护类型,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不同,针对的风险点也不同。
关键在于它们适用的气体组别:
隔爆型(Ex d)设计上可以适用于所有气体组别,包括最危险的IIC 组(如氢气、乙炔)。
增安型(Ex e)通常用于IIB 或 IIA 组气体环境。虽然理论上通过特殊设计和认证,增安型元件也可以用于IIC组,但这非常罕见且限制极多(通常仅用于特定部件如接线端子,而不是整个电机/风机这种可能产生火花的旋转设备)。
结论:
对于最危险的IIC组气体环境(氢气、乙炔等),隔爆型(Ex d)是必需的,也是更常见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隔爆型能覆盖更高危险等级的环境。
在IIB或IIA组气体环境中,两种类型都可以使用,选择取决于具体应用、成本、维护等因素。不能说隔爆型在IIB/IIA环境下就比增安型“等级高”,因为它们都是符合该环境防爆要求的有效方式。
2. 隔爆型(Ex d)和增安型(Ex e)防爆风机的区别
特性 |
隔爆型 (Ex d) |
增安型 (Ex e) |
防爆原理 |
“围堵爆炸”。允许设备内部发生爆炸,但坚固的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压力,并通过精密设计的法兰间隙(火焰路径)冷却火焰、降低喷出气体温度,阻止内部爆炸传播到外部危险环境。 |
“预防点燃”。在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的异常条件下(如启动、停止),通过增强电气和机械安全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的表面出现。 |
设计重点 |
坚固的防爆外壳:厚壁、高强度材料(铸铁、铸钢、不锈钢)。 |
高标准的电气和机械安全裕度: |
允许内部故障 |
允许。设计就是用来承受和隔离内部爆炸的。 |
不允许。增安型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绝不能在内部产生火花、电弧或超过温度组别的表面高温。任何内部短路等故障都可能导致点燃。 |
适用气体组别 |
IIC, IIB, IIA(全面覆盖)。是IIC组的首选方案。 |
主要适用于 IIB, IIA。用于IIC组极其罕见且受限(通常只用于无火花部件如接线盒,不用于电机本体)。 |
典型应用 |
可能出现内部故障点燃源的设备: |
在正常运行中不会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的设备: |
优点 |
* 可用于最危险环境(IIC)。 |
* 结构相对简单(相比隔爆外壳)。 |
缺点 |
* 外壳厚重,体积大,重量重。 |
* 不能用于内部可能产生火花/电弧的设备(如标准感应电机转子在堵转或断条时会产生火花)。 |
对风机的含义 |
风机电机采用隔爆外壳设计。是防爆风机的主流和可靠选择,尤其适用于高危险区域或可能出现电机内部故障(如绝缘损坏短路)的场景。 |
极其罕见用于风机电机本体。可能用于风机配套的接线盒(如果该接线盒与风机电机是分开的隔爆单元)。风机本身叶轮摩擦产生火花的风险也需要考虑,通常整体风机仍需隔爆或其他综合保护。 |
总结与选型建议:
IIC环境(氢气、乙炔等):必须选用隔爆型(Ex d)风机。 增安型不适用。
IIB/IIA环境(如丙烷、乙烯、丙酮、汽油蒸气等):
隔爆型(Ex d)是更通用、更可靠的选择,尤其当设备内部有潜在点燃源(如电机绕组、换向器)或应用在风险较高的区域(如0区、1区)。
增安型(Ex e) 理论上可用于某些低功率、特殊设计的无刷电机等,但在风机应用上极其受限且不常见。它更适用于灯具、接线盒等静态或低风险部件。对于风机电机而言,隔爆型是绝对的主流和推荐选择。
选型关键: 防爆型式的选择(Ex d, Ex e)必须与设备的气体组别(IIC, IIB, IIA)、温度组别(T1-T6) 以及设备安装区域的危险区域划分(0区、1区、2区) 完全匹配。务必依据国家/地区的防爆标准(如GB 3836, IEC 60079, ATEX)和具体工况要求,咨询专业防爆工程师或供应商进行选型。
简单来说:隔爆型风机能“抗炸”,适用于各种危险环境,尤其是最危险的;增安型风机(电机部分)本身要确保“不产生火花”,应用限制极大,在风机领域远不如隔爆型常见和可靠。在大多数需要防爆风机的场合,特别是涉及可燃气体或粉尘的核心区域,隔爆型是更安全、更普遍的选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