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政策/重点举措名称 |
核心内容以及政策来源 |
2024年 |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 |
定下规模化推进总基调,明确推动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升级(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 |
为工业产品建立“数字身份证”,实现数据跨企业、跨行业流转(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解读《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 |
年中启动遴选,年底公布首批5G工厂名单;确定南京、武汉等首批试点城市,以标杆带动行业发展(来源:信息通信管理局) |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 |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题,将政策、技术、服务下沉至园区,降低转型门槛(来源:工业户信息化部) |
|
2025年 |
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工业和信息化部详解2025年发力重点 |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中小企业转型深度绑定,强调全链条赋能(来源:信息技术发展司) |
《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 |
聚焦安全保障,计划为800家企业开展安全“体检”,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
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指南发布 |
先后出台电力、船舶、石化等行业应用指南,为各行业量身定制转型路径(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
|
延续“百城千园行”活动 |
推动5G专网、标识节点等设施深度入驻园区,提升数字化服务可及性(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从车间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到跨企业的云端协同平台,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制造业的模样。
2024-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划定了清晰路线图。
今天用通俗语言拆解这些政策核心,看看企业能抓住哪些机遇。
如果把工业互联网发展比作盖房子,2024年是"搭框架、扩规模",2025年则是"精装修、强保障",两年政策形成完整闭环。
2024年:打基础、建标杆
这一年政策的核心是"规模化推进",重点解决"建得起来、用得起来"的问题:
• 年初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定下总基调,明确要推动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升级。
• 年中启动5G工厂名录遴选,年底就公布了首批名单,同时确定南京、武汉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用标杆带动行业发展。
•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开展"百城千园行"活动,把政策、技术、服务直接送到园区门口,降低转型门槛。
• 年初出台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给工业产品建了套"数字身份证",让数据能跨企业、跨行业流转。
2025年:深融合、强安全
在规模化基础上,政策开始向"高质量"发力,聚焦"用得好、守得住":
• 7月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把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中小企业转型等任务绑定,强调全链条赋能。
• 专门出台《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给800家企业做安全"体检",建全链条防护体系。
• 行业融合更具体,先后发布电力、船舶、石化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指南,相当于给不同行业量身定制转型手册。
• 延续"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5G专网、标识节点等设施深度入驻园区,让数字化服务触手可及。
不管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是地方的落地举措,政策始终围绕三个关键方向发力,企业可重点关注。
1. 网络与平台:筑牢数字化"高速公路"
网络就像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公路",平台则是"服务区",这两年政策持续加码建设:
• 5G专网提速:支持企业建工业5G独立专网,尤其是大型企业和特殊行业,可申请专用频率资源。南京就计划建100个5G虚拟专网,还研发轻量化核心网降低成本。
• 平台梯度培育:国家要打造"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地方也跟上,比如南昌提出到2025年培育1-2家*双跨平台,10家省级重点平台。
• 设施向下延伸:推动10G-PON光网、Wi-Fi 6等新技术进园区,现在全国重点园区基本都能接入万兆网络,设备联网率大幅提升。
2. 融合应用:从"样板间"到"商品房"
前几年的5G工厂、智能巡检多是"样板间",这两年政策力推规模化复制,让每个行业都能用得上:
• 5G工厂遍地开花:国家定下到2027年建1万个5G工厂的目标,2024年已建成1260家,覆盖电子、钢铁、采矿等十大行业,远程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场景最成熟。
• 行业精准赋能:电力行业要建智能调度系统,船舶行业聚焦生产流程数字化,石化行业侧重安全巡检,每个行业都有了明确的转型路径。
• 链网协同发力:鼓励链主企业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转型。比如装备制造业的数字供应链平台,已经汇聚了41万多家企业的资源。
3. 安全防护:给数字化加把"安全锁"
工业互联网越发达,网络安全越要,2025年政策把安全提到了新高度:
• 分级防护:给工业企业划分类别,重点企业要接入国家安全监测平台,定期做漏洞修复和风险评估。
• 技术产品攻坚:支持企业研发工业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安全产品,南昌还计划培育2-3家全国知名的安全服务企业。
• 创新保障模式:鼓励开展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企业万一遭遇攻击,能有更多保障;同时开展全国性政策宣贯,提升企业安全意识。
政策的最终落点是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能抓住的机遇各不相同。
大型企业/链主企业:当标杆、建生态
• 可申报5G工厂、融合应试点,拿到*"认证",比如南京的梅山钢铁就通过与服务商合作,建成了标杆项目。
• 有条件的可建工业5G独立专网和企业级平台,政策支持与科研机构共建创新中心,攻克自己的"卡脖子"技术。
• 带动产业链转型能拿政策倾斜,比如组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可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
中小企业:低成本、快转型
• 不用自己"从零造轮子",可借助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享受轻量化、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南昌计划推动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 关注"百城千园行"活动,各地园区会组织免费的数字化诊断,专家上门帮你找转型路径。
• 可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对数字化转型达标的中小企业有专项补贴,还能优先对接金融资源。
服务商/科技企业:抓需求、补短板
• 聚焦工业5G终端、安全设备等细分领域,南京启动的"铸链计划"正在征集终端设备,供需对接直接落地。
• 研发行业专用解决方案,比如电力、石化的融合指南发布后,这类定制化服务需求会大幅增加。
• 参与标准制定,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在完善,越早参与越有话语权。
从两年政策的延续性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
• "数智融合"成主流:5G+AI+工业互联网的组合会更常见,政策会重点支持工业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落地。
• 区域协同更紧密:地方政策会更有特色,比如南京聚焦智能电网、钢铁行业,南昌打造中部产业高地,形成全国梯次发展格局。
• 安全与发展并重:后续可能会出台更多安全检测、认证的细则,企业越早做安全合规,越能规避风险。
工业互联网不是"选择题",而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答题"。
这两年的政策已经搭好了舞台,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从技术支持到安全保障,全方位为企业铺路。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找准自己的定位,就能在数字化转型中抓住机遇。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有哪些政策落地了?
上一篇: “nL”限制能量型防爆电器设备和“nA nL”自保护限制能量型防爆电气设备
下一篇:没有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