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Q空间时代
从QQ空间到微信,90后的“朋友圈领地“一直在变化,与其说改变的是社交平台,倒不如说是改变的是心态。
这代90后第一次有「网络领地意识」是从QQ空间面世之后萌发的。
发表说说、发表空间日志、收集网络图片放在相册、装饰QQ空间成为了我们早的网络朋友圈建设。
这都要归功于QQ空间的产品本身,曾经有某电商负责人总结过一句话:QQ空间是互联网社交领域里奇葩的产品。
因为它几乎集合了当下流行社交产品的多种功能于一身。类似于一个加强版微博的说说,空间日志则相当于红极一时的博客,而空间相册则更像是国外的Instagram照片分享平台,还有模仿开心网的偷菜和停车场。
它有什么理由不吸引人呢?
那时候的网络社交比现在有意思,每个人都是创作者,都是自己空间的设计师。
别看有的人现在出入CBD写字楼,住在国贸旁高级公寓里,当年也是吃了块黑森林蛋糕都会拍照发一条说说的快乐女孩/阳光男孩。
课间有时间就会登上自己的QQ空间看看有没有给自己“踩踩”:
放学了还会结伴凑上几块钱上网吧,就为了玩QQ空间。
那时候装扮QQ空间可是技术活,高级模版不是谁都会弄:
堆砌华丽词组表达无病呻吟的感受成为了流行的写作体,可以暂时称之为意识流写法。根据文风特点还会精心搭配不同风格的信纸和字体。
还有QQ空间让人小鹿乱撞的“谁看过我”的功能。
一旦喜欢的人来过,能反复看着他的头像乐好久。要是他给自己空间踩了踩,那完了,“他是不是也喜欢我呢”这个念头能反复想一整天。
现在社交网络平台看起来很多,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是更收敛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的社交平台上几乎没有了“谁看过我”的功能,也不愿意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的微博豆瓣等更为私人的平台,那种知道别人在看自己的感觉从QQ时代的享受和无畏,变成了浑身不自在。
2、微信时代
在微信时代正式来临之后,QQ退化成为了职场人的“文件传输助手”,以及80、90后青葱记忆的载体。
微信的广泛使用,给了大家极大的安全感。它像是给我们的朋友圈上了一个围栏,只有围栏里面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动态与自己互动。
与功能繁多、隐私感不足的QQ相比,朋友圈真正达到了“朋友圈”字面上的意义。
那时候初入微信地界的人们深受鸡汤荼毒,都爱如痴如醉地抒发自以为深情的鸡毛蒜皮的感情,身边发生有趣的小事,和朋友一起愉快地互动。
可是渐渐地,九宫格自拍成了原罪,旅行定位也变成了low,一天发几条朋友圈更是被批判被嘲笑。
同时随着年龄变大,微信里慢慢添加了各类亲戚长辈,老师领导,我们在朋友圈的表达自由真正开始收缩。
通宵的时候发“通宵真嗨!”,老师会找上来问是不是晚上没回宿舍。
上班的时候发“玛尼玛尼哄,求周末快快来!”,领导会轻描淡写地问你ppt做好了吗?
心情不好的时候发“活着好累好想死一死啊”,老妈会跑过来紧张兮兮地问你怎么了:儿子遇到什么事了吗,千万不要想不开。
这时候用一万句也解释不清自己只是随口发泄一下,并不是真的想死。
就这样,我们的朋友圈分组标签变得越来越多,从简单的长辈老师领导,再细分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上家公司同事和现在公司同事、家乡朋友和北京朋友……
分类越来越细,发朋友圈越来越累,生怕一不小心没分类到位就出现尴尬场面。
所以现在,我们朋友圈变成了三日可见,变成了没有原创文字,把微信真正用成了一个聊天软件。
朋友圈里活跃的人,只剩下微商、各类销售、为工作需要发朋友圈的人和生了孩子的妈妈,他们传达的情绪也那么直接。
再也没有人会记录鸡毛蒜皮的小事,再也没有人敢在朋友圈说,过得不快乐想死一死了。
能泄露微信主人情绪的,只有他们转发到朋友圈的文章,他们点了“在看”的文章,还有朋友圈分享的歌曲。
他们什么都没说,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满腔焦虑,或是过于克制快乐。
直到现在,90后的网络朋友圈面临消亡。
我们疲于毕业找工作、疲于升职成长。工作一天躺在床上,想着就业想着房租,也不再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矫情心思去编辑一条朋友圈,心里想说的除了抱怨还是抱怨。但抱怨是不适合出现在朋友圈的,所以我们选择了沉默。
当然,很多人也在朋友圈之外有着自己的解压方式,或者他们选择在别的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平台表达和分享。
但终归,我们这一代人,再也回不去曾经在qq无知无畏的样子了,或许这也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我们要接受的成长。
回想起QQ空间的那句“分享生活,留住感动”有着无限的感慨,现在的我们不再分享生活,感动也早已被封存。
如果你现在还能在朋友圈畅所欲言,那恭喜你,你一定过得很快乐~
上一篇: 中国全电展|第十九届展况如何?这份展后报告为您解答!
下一篇: 浅析防爆灯具选型分类方法
邮箱:suyuanxu@126.com
QQ:342897643
微信:suyuanxu
一、什么是数字化? 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似乎对数字化转型有不同的定义。比如: 美国早在 2003 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模式变革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都有什么,具体如下1. 精准
(来源:企业网D1net)全球37%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失败告终,研究显示,64%的项目缺乏明确路线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