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我们用老祖先拆文解字的方法,数字化转型就是:数字化 + 转型。
1、什么是数字化?
数字化通俗地说就是给一个东西加上数字科技。
数字科技就是你听到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化、AR/VR、IoT、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每一个科技手段都产生新的数据。
相信大家已经切实感受到数字化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实现全新业务场景的可能性,当然也有许多企业因为数字化科技被颠覆。
下面是一些数字化的例子:
把本地服务器迁移到阿里云上。
给销售系统增加一个APP界面。
通过回归算法给营销系统增加预测能力。
但以上不一定是数字化转型。
2、什么是转型?
转型就是从A变到B,而不是从A变到A'。
类比到人,从码农做到管理是转型,从码农做到高级码农只是提升。回到企业,一个改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没有触及运营模式、组织、人员、流程等,那就只是提升,不能称作转型。
转型是关于看待业务的新视角。不是重复一个组织今天所做的事情,而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工作方式。
转型是对战略、运营模式、组织、人员、文化和流程的全面改变,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简单的讲就是改变业务模式( ≈ 赚钱的方式)。
解释了数字化和转型,那么数字化转型的字面意思就是:利用数字化科技和改变业务模式。但是要完整定义数字化,还缺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意义。
不转型就会被淘汰。
30年前。企业关注的是自身,产品生产出来,只要质量过得去,客户就会埋单。在价值链中,生产创造的价值最大。
20年前。企业规模化生产,并组建经销商网络。产品质量好,经销商网络铺开,就不愁销量。比如食品、饮料、服装、汽车。因此,经销商网络创造了新价值,必然在价值链中切走了一块。
10年前。生产过剩,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客户不再仅仅关心质量,转而关注品牌、体验、个性化,客户要开心了才消费。为满足客户需求,企业不得不投入营销、维护客户忠诚度、提升客户体验。新价值不断在客户这一端创造出来,从客户端催生的企业新业务又从价值链中的生产和经销商网络环节切走了大大的一块。
每10年都是一次企业业务模式的转型,也是价值创造的转型。
用一张图概括:企业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价值链的重心在产品质量和成本,业务关注点:生产、库存、运输、财务、销售。
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价值链的重心在客户体验,业务关注点:客户使用产品的完整旅程、全渠道整合、移动化体验、忠诚度管理、个性化推荐等增值服务。
而在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产生更多价值的整体转型中,数字化科技手段和数据的利用不可或缺,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传感器等等。
环境在改变,企业就得转型。
如果你留意世界500强排行榜(剔除国有背景的企业),你就会发现留在榜单上的、或者排名提升的企业无一例外做到了两点:
1、实现成功的转型,或者企业的出现就是以颠覆的形式。迎合了市场变化,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2、利用了数字化科技。进行了大量的数字化投入、应用,催化、达成转型。
(而没能完成转型的企业排名不断下降。)
到这里我们就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中,不断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好了,现在我们来尝试给数字化转型下一个定义。它就是:“数字化”+“转型”+目的。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对数字化科技的利用、业务模式的改变,旨在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并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
有了思考和推导的过程,相信你能够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最浅显的理解。
带着这样的理解,就可以从数字化技术、变革管理、数字化孪生、敏捷开发、设计思维创新理论等维度不断扩充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技术变化很快,但组织变化却慢得多,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定律。因而,企业要推动组织变革,创造出转型能力,这样才能够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化转型第一定律”,或是“乔治定律”(George’s law),总结起来就是:技术变化很快,但组织变化却慢得多。
技术本身从来没有为任何企业创造直接的价值。相反,企业通过技术拓展了不同的做生意方式,因而技术才有了价值。
—— George Westerman
上一篇: “十五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