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如何分解?各环节的代表上市公司有哪些?
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芯片、材料、显示、电池等,其中传感器和芯片是核心,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主控芯片主要分为应用处理器(AP)和MCU两种。传感器主要包括: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生理健康类传感器,其中生理健康类传感器是目前可穿戴医疗领域的应用重点。
中游主要是交互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云技术的数据交互、语音交互、体感交互等。其中数据交互是数据采集、价值挖掘的环节,值得重点关注;另外,语音交互与体感交互将是未来的交互趋势。
下游主要为终端设备,即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健康医疗、监护等产品。尽管国内涉及下游的企业众多,但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市场处于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下游也是当前比较受争议的市场。
各个环节的代表公司中,北京君正侧重上游主控芯片,而国内有涉足的传感器、显示等上游技术目前应用情况不理想,是一个发力点。中游涉足云技术与数据交互、语音交互、体感交互的上市公司比较多,如科大讯飞、数码视讯、共达电声、歌尔声学、海能达、环旭电子、达华智能等;下游涉足的上市公司如九安医疗、宝莱特、奋达科技等。涉及上游、中游的公司以概念居多,真正发力可穿戴设备产业或推出应用产品的还有待关注,下游目前在A股上市的企业为数不多,更多处于VC培育阶段。
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上,您认为哪一个节点会先爆发?
传感器、芯片、云服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柔屏、无线传输等,当然还有石墨烯技术,其中任何一项突破都会带动可穿戴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波动。从当前产业链的情况来看,率先突围的可能是传感器这个环节。一方面,随着可穿戴设备自身功能的扩展,及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对于传感器的需求强劲;另一方面,除可穿戴之外,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汽车等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基于传感器实现监测。
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会是一个持续递增的过程,尤其要关注一些高端、微型、集成、智能方面技术突破的传感器厂家,这些方面的任何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下游产业的变化,并释放新的需求。传感器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一定是跨界融合,不仅与芯片融合,而且一定会与人工智能融合。
辨识风口里的实力公司
我国相关公司与国际一线公司有多大的差距?
首先,国内与国际公司在产业理解上有一定的偏差。谷歌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是为了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平台,英特尔进入是为了更好占领可穿戴设备的芯片。即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目的各有不同,不能看到表面就照搬照抄。
其次,产业创新的体制壁垒有差异。比如在美国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探索与商业化,但国内似乎不太行得通,因为我们的医疗体制限制这种创新所带来的改变,智能电视的发展也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再次,产业高端人才方面差异较大。且不论高大上的传感器技术,就拿APP的交互设计来说,我们的操作体验、视觉体验等方面与苹果、耐克、微软的APP应用比较,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后,核心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国外进入可穿戴设备产业的都是顶尖的科技公司或者科研机构,而国内热火的则是深圳华强北。对于依靠强大“山寨”能力而复制的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做到形似,却连神似都很难做到,更别谈核心技术。我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从全球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专利申请方面来看,单就数量方面美国拥有4802件,中国拥有3828件位居第二,日本位居第三,韩国排第四。但从专利质量方面来看,我们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的专利与美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那么我国公司有没有比较优势呢?
智能硬件核心的关键利润在两个环节:一是硬技术层面,主要为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如芯片、传感器、屏幕等,也就是产业链上游;其次是软技术层面,主要为系统的应用平台。而其它零部件制造、组装则跟传统制造业并没有太大差异,都是处于利润薄弱的环节。差距也就在这方面体现出来了,我们抓住的又是利润薄弱的环节。
同时,比较优势也就出来了:一是基于生产制造环节建立优势,如富士康,而后带动产业链向核心、关键技术层面延伸;二是我们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尤其是90、00后易于接受新兴的科技事物,这将起到关键作用;三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世界前十,受这些公司的关注,资本、人才方面都已经开始聚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中低端产业集群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化、商业化方面不断试错,为行业的发展积累经验。
资本市场高科技行业“黑马”辈出,但高科技行业也具备新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很难预测终谁会胜出。投资可穿戴设备这样的新兴高科技行业,您的投资建议是什么?
通常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去观察。宏观层面是指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的政策因素,目前从全球的趋势来看,政策面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来说都是利好的;其次,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可穿戴设备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浪潮下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正处于风口上;第三,从资金货币层面来看,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可穿戴设备行业影响不大。因此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一个风险资本大力培育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 物联网时代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深度解析
下一篇: 物联网时代微观层面公司具体经营层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