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设备的温度要考虑两部分
1、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来确定复合物的工作温度,不应超过复合物连续运行温度(COT)值;
注1:正常运行是指按照GB/T 3836.1要求在电源电压容差极限值下,如果没有规定通常电压容差为90%~110%;
注2:复合物新增导热系数的概念,即材料直接传导热量的能力,单位W/(m*K),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散热效果越好。在测量复合物温度时要求是靠近最热元件的复合物最高温度,通常会提前确定好最热元件,在浇封之前提前预埋热电偶引出测量导线。但如果制造商能够提供复合物导热系数的证明文件或报告,确定其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0.25W/(m*K),则可以在未浇封的元件上直接测量。
2、在上述正常运行条件和本标准规定的“ma”和“mb”保护等级的故障条件下(最不利的输出负载、内部计数故障、元件及间距可靠性)的极限温度,该温度用来确定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温度组别或者爆炸性粉尘环境的最高表面温度。
注1:供电条件应能够确定额定电压和预期短路电流;
注2:内部计数故障对于“ma”保护等级考虑两个、“mb”保护等级考虑一个,“mc”保护等级不考虑故障;
注3:计数故障仅针对间距,对于元件来讲无计数故障的说法;(对于故障有专项解析)
注4:故障是指任何元件短路、失效,印制电路故障但不包括印制线断开。
注意事项
1、对最不利负载的理解:对于无外部负载的“m”型设备,应按GB/T3836.1的要求直接进行相关测试;对于有外部负载的“m”型设备,“ma”和“mb”保护等级应把电流调整到不会引起保护装置动作的最高值、“mc”保护等级应在规定的负载参数下进行测试;
2、对于EPL“Da”的“ma” 保护等级设备,要按说明书规定的方式安装,并且周围全部覆盖至少200mm的粉尘层,测定最高表面温度(1K/24h);
3、对于输入功率控制特性的设备、非线性负载、或很难确定故障模式的设备,需要进行故障分析,制造商应能提供包含每一个被浇封元件的故障分析表,要通过判断可靠元件及可靠间距能否引发的故障进行分析,理想结果为所有故障都能引发保护装置动作或能够使负载处无输出,否则需要通过分析或模拟测试来确定可能发生的极限温度;
4、关于电池的要求有专项解析。
参考资料:
《GB/T 3836.9-2021爆炸性环境 第9部分:由浇封型“m”保护的设备》
上一篇: 工业大数据: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下一篇: 穿过隔爆外壳壁的操纵杆的相关要求
邮箱:suyuanxu@126.com
QQ:342897643
微信:suyuanxu
一、什么是数字化? 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似乎对数字化转型有不同的定义。比如: 美国早在 2003 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模式变革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都有什么,具体如下1. 精准
(来源:企业网D1net)全球37%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失败告终,研究显示,64%的项目缺乏明确路线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