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十二五”科技工作综述

2016年6月20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一站式O2O服务平台 防爆电气、防爆电机、防爆通讯、防爆空调  浏览 3013 次 评论(0)
  2015年3月21日8时20分,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7604航班波音737-800型客机,搭载156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在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两小时后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首次应用于商业载客飞行,也是对中国石化多年来持之以恒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技术研究商业化的巨大肯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中国石化的永恒追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科技支撑主业
  
  创新引领未来
  
  “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夯实技术基础,有力地支撑了主营业务持续有效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芳烃成套技术工业试验成功。中国石化在科技创新上的努力也得到祖国和人民的肯定,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像这样以科技带动主营业务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普光气田稳产的任务顺利完成,元坝气田的发现和建产,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中国石化积极以科技践行社会责任。集团公司自主开发的30多种特种润滑油脂产品成功用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我国航空航天重点工程项目,也为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提供了保障,中国石化成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业表率。
  
  在战略新兴领域上的技术储备使得中国石化在过去的“十二五”创下许许多多个第一。建立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支撑了我国第一个页岩气示范工程——涪陵页岩气田有效开发。生物航煤技术完成工业示范,获得国内第一张生产许可证,完成国内首次生物航煤商业载客飞行。
  
  成果快速转化
  
  技术出口海外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核心技术。截至2015年底,集团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5万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5万件,发明专利总量持续保持央企领先。
  
  为加速专利的转化,让科技创新更接地气,中国石化的科研课题都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需求,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确保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中国石化开发了第三代环管聚丙烯技术与新型催化剂,推动了产品结构调整。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抗菌及低温包装用特种聚丙烯树脂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自身的努力也给中国石化科研工作者带来殊荣。截至2015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00余项,获中国专利金奖18项。“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
  
  除了服务企业,中国石化的技术贸易也蜚声海外。直属研究、设计单位技术贸易收入大幅提升。催化裂解、大型乙烯裂解炉、聚丙烯预聚等技术出口海外,催化剂海外用户已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完善体制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的科技体制进一步完善,拥有了一批直属研究院、炼化工程设计公司和企业研究机构。
  
  在管理机制上,中国石化创新建立直属院-分院管理体制,促进了资源优化利用和产销研结合。拥有一批研发机构,有效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设立了一批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加强在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公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为促进公司上中下游产业发展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科研条件建设上,中国石化持续加大投入。开展了三大合成材料加工应用研究中心的建设,引进了大型球差矫正电镜、高通量试验系统等先进科研装备,提高了科研水平与效率。
  
  除公司科研院所外,中国石化还积极推进开放创新,进一步强化与外部院校的合作。先后成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与中科院等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建立了休斯敦研发中心,启动中东研发中心建设,向海外派驻科技代表,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国石化大幅提升了科技奖励额度,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实施了科研项目内部竞争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利用国家“千人计划”政策积极筑巢引凤,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拥有一大批“两院”院士、专职研发设计人员,通过完善科技人员成长通道,努力建设一支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热门标签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suyuanxu@126.com

QQ:342897643

微信:suyuanxu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