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扭的瓜,真的不甜
谈起电商,很多人会抛出所谓的商业模式,例如是平台还是自营,2B还是2C,垂直还是综合等等,专业名词也有很多,例如热的有O2O,B2B,B2C,冷门的有C2M等。据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份数据报告中表明,中国目前的网民数已经达到6亿,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说现在的企业再不利用好互联网工具,那么失去的不仅是业绩或者客户,而是整个时代。
很多传统企业,天生的基因里就缺少互联网因子,那如何触网,触网之后如何将自身的业务整合的更好,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触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课题,从而久久不去触网,或者有一些尝试失败后排斥再次触网。
有些企业可能觉得自建网站才算是触网,或者去第三方平台开个店,就是“互联网+”了。其实“互联网+”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关键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者是否能真真正正的理解互联网,了解互联网。要判断一家企业触网的未来,只要看看这家企业的老板有没有玩微博就可以了。
因为规模和资本实力的各不相同,每个企业对于互联网布局都不一样,触网不用局限在形式上,渠道是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是关键。开设社交、媒体平台的账号,直播平台,微商城,微博店铺,直达号,微店甚至是微商等等各种流量入口渠道都是触网的方式,做好其中一样,也能有全新的转变。但是核心点就在于企业的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是需要决策者思考透彻后坚决去执行落地,当然有没有主动去学习互联网那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虽然“互联网+”近几年非常盛行,但其实真正结合的好的企业是相当少的,这其中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摇摆不定的决策,是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好处,我认为其实是将整个互联网的门槛降低了,让更多的企业和用户能够触及到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现在这个时代能创造价值的机会依然巨大。
并不是说,企业就一定要去触网,不触网的企业也一定能发展下去,但无论从规模还是企业价值上来看,一定不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但想要触网的企业,切忌的是不能为了互联网而去互联网,这样只会加速企业的衰落。企业首先要认清自己,才是整个“互联网+”成功的基础,也别轻易的被外界的一些言论神化“互联网”而懵倒,互联网并不神奇,只是一个工具。
团队的独立
对于企业来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或者团队去操作线上业务也是一大阻碍企业转型的难题,很多企业在面对团队和人选时茫然无措,这是因为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就好比一次流程再造,互联网的流程再造没有标准化的软件和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如同血液一般需要渗透到文化、组织、管理等每个层面,这就更需要从上至下的全面变革,信息化流程再造都可以让很多企业死掉,这会让很多企业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公司的命运押注在了互联网,变成了一场赌博而不是业务的调整转型。
互联网的流程再造,从企业如何设置线上团队就能看出企业的态度。(能建团队的,一般是成熟有规模的公司,微小公司不建议建立团队,有人负责即可。)由于业务的不确定性,大部分新建的线上团队会被设立在某个部门下(市场部或者品牌部),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样的设置会使整个线上团队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对上得不到资源的全力支持,对下又没有完全行使权去推动落地。如果做的好,仅是锦上添花;如果做的不好,那也无伤大雅,其实对于整个公司来说,线上的贡献作用是可以完全忽略,这就是所谓的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都在说互联网的管理是扁平化管理,其实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压缩”,即减少职位层级,优化运营流程,目的是提升对于信息流转的效率,提高信息获取的精准率。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和传统企业整个管理体系是相悖的,当然,不能说传统企业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需要制度,流程来确保整个业务运作的四平八稳性,避免出现重大错误,这样起码公司不会死的太快,因为在做决策前,已经由各个层级的负责人用不同的角度考虑过了,某些重大决策可能还需要召开股东大会研究和讨论,这样做的安全性一定是高的,但同时也失去了对业务和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甚至是奇迹性。所以那些比较成功的传统企业的市值积累了十几年也才刚刚达到一个创立一年的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或者只是互联网公司的零头。
所以如果一家企业决心要自建线上团队,那么就必须保持他们的独立性,起码是用事业部编制去运作。这种独立性其实就是增强线上团队对整个线上业务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体现在资源的优先支持性,业务的逐步转向性,甚至是财务的独立结算,其实的方式是重新设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大企业已经做了这样的公司,像海尔,百联,家乐福等等,无不都是重新设立新的电商公司来运作整个线上业务。当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在今天越来越讲究线上线下融合的阶段,是不是完全独立就一定是正确的,也未必,还是那句老话:认清自己,适合重要。但是保持独立性一定有利于整个线上业务的发展。
企业的魄力
大部分传统企业后不是死在互联网,死在电商模式,而是死在面对时代转型时的魄力和决心。很多企业的老板想转型,也知道线上是未来的趋势,但由于投入,收益等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立马变得摇摆不定,曾经的信誓旦旦也变得模糊不清,在面对一些诱惑时,也显得缺乏抵抗力,使整个航向都偏离。我不够资格去说这样带有批判色彩的话,但我只想表达,成功的前提是坚持,坚持的基础是不改初衷,仅此而已。
场景化
大部分传统企业嫁接互联网业务,其实是失败的,并不是互联网真的有多么高深,而是大部分传统企业还是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思维角度来看待企业所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传统的流通模式是:生产 → 代理分销 → 终端渠道 → 用户(消费者),这其中环节过多,导致当市场出现变化时,企业的信息流是完全滞后的,所以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是自以为市场需要这样的;又或者直接去拷贝,因为方便,不需要花精力,以至于可以快速生产,保证有足够的效益支撑流水线的成本。所以一直强调的产品为王的理念和思想,对大部分的传统企业来说还是理解不了的。到底面对哪些用户,他们有哪些特征,喜欢什么样的形式,有什么需求,用户在用的时候是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什么情况下使用,会怎么使用,使用起来的习惯是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来说可能都没仔细研究过,而且信息也是断层的,过多的中间环节阻碍了信息的顺畅流通,所以我觉得大部分的企业设立的“研发部”应该改为“生产部”。
但还是希望一些传统企业能明白,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时代,把握了场景,也就把握了用户的心智,而这不单指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习惯,还有结合场景得到的用户痛点。
互联网本质
在互联网发展为疯狂的那个阶段,每个人都在说可以颠覆一切,当时“颠覆”是整个行业时髦的词,刚入行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得不承认,因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被完全的改变了,不夸张的说,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重新定义你的生活,同时也为它创造了价值,就是这么神奇。
可这就是颠覆么?
该穿的衣服,还得穿在身上,该吃的食物,你还得塞嘴里,该住的地方,还得是钢筋水泥,想去的地方,还得坐车,其实人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因为互联网而得到本质上的改变,所以互联网无法颠覆任何传统行业,但却可以重新定义传统行业。
互联网本质就是一个提升效率的工具,的功能是化繁为简。能利用好互联网的公司,一定是可以将公司运能发挥,也是获益的。传统企业的决策者对互联网理解的深度,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决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发展的成败关键,因为这需要企业完全围绕互联网工具为中心来建设企业发展的新的运营架构和机制,从资源,资金再到人次,转型往往伴随着业务的阵痛,这对传统企业来说是个系统性的革新工程,考验的是企业管理者的格局,魄力和耐性。
更多关于防爆电气/防爆电机/防爆通讯/防爆空调/防爆箱柜开关/防爆监控/防爆风机/防爆灯具等信息,敬请关注:
防爆云平台官网:http://www.ex12580.com
微信公众号:fbypt12580
交流互动加QQ群:224548301 451081856
上一篇: 抚顺石化公司热电厂高压电动及手动阀门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下一篇: 销售技巧的生动案例分享
邮箱:suyuanxu@126.com
QQ:342897643
微信:suyuanxu
一、什么是数字化? 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似乎对数字化转型有不同的定义。比如: 美国早在 2003 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模式变革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都有什么,具体如下1. 精准
(来源:企业网D1net)全球37%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失败告终,研究显示,64%的项目缺乏明确路线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