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工业的躯干、经济的基础、民生的保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我国制造业有制造大国跨向制造强国,从制造强国转向智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特殊材料仍然存在着卡脖子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国制造业的两个突出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1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了32.5%的峰值,自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降到26.3%,九年间下降了5.8个百分点。
其次,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中国制造业在品种和质量上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端高质产品不足。很多产品属于低端低质,在性能、可靠性、寿命、良品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细分市场的开发不足。一旦哪个行业处于风口,大量制造业企业往往一拥而上,搞低水平重复,最后形成恶性竞争、产能过剩。
三是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尚未掌握许多制造业关键环节中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很多产业链容易被一剑封喉。
四是缺乏引领国际的高端品牌。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存在大量的低端加工,缺少高端品牌以及相应的市场渠道优势。
二、中国制造业的突破点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了要稳定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还要积极进取。未来要在五个方面努力实现新进展、新突破。
首先,以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链集群。
要从过去招商引资就项目论项目的点招商模式向产业链招商模式转变,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努力推动形成三种集群:
一是制造业上中下游集群。比如汽车产业,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要形成支柱,就要把上中下游原材料、零部件产业、各种模组的70-80%实现本地化生产。
二是促使同类产品、同类企业扎堆形成集群。当几个同类大企业在同一区域落地后,其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产业既可为该龙头企业服务,也可为其他企业服务,让同类产品、同类企业扎堆落户,形成集群。
三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集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从事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之配套,这就涉及创新链条的延伸。
其次,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
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行动计划。实现更高层次的水平分工、垂直整合,即针对我国相对薄弱的物流、保险、工业设计、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力度吸引优势外资进入,补足我国供应链的短板,这是补链。利用业已形成的贸易关系,将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导入,形成产业链高度集成的新布局,这是扩链。推动现有优势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这是强链。
这种产业链集群既有助于防范和应对因天灾导致的全球断链风险,又因为产业链集群本身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可以有效阻遏未来在某些关键领域被人卡脖子的风险。
再次,培育并形成一批组织上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实现垂直整合能力的制造业龙头企业。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实际上已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产业能力,即对复杂产品的组装能力。与掌握着三链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所在中间环节的增加值并不高。但也不可小觑这一能力,因为它是由成百上千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上的龙头。
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建了不少合资的汽车主机厂、手机组装厂、家电组装厂等,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很多内资企业已经培养出了这种大规模制造和管理能力,为我国培养了自己的富士康,为培育新时代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打下了基础。
第四,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
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是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典型例子,譬如苹果已经是一个无部件制造商,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组织全球价值链的特殊商业组织。当前,中国在部分领域已有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出现,要倍加珍惜,重点扶持。
首先,要用中国大市场为这类企业推广应用、迭代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鼓励这类企业树立全球视野,根植全球化基因,通过搭建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和市场开拓平台,帮助这类企业在全球进行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的布局。
再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主导型链头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在底层技术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支持此类企业发展壮大,强化其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从根本上对其竞争力形成有效保护,这方面尚需持续加强。
第五,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
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产业链集群化真正的主战场在于一些世界性、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事实上,全世界每隔20~30年就会有4~5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
当下,就应该抢抓未来的五大件。今后二三十年,能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家用机器人、头戴式的 AR/VR(增强实现 / 虚拟现实)眼镜或头盔、柔性显示、3D(三维)打印设备。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上一篇: 2024年,AI技术会有哪些新趋势?
下一篇: 到底什么叫数智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