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投自动化,自己也跟着投,看别人上信息化,自己也跟着上,这就是很多企业在“工业4.0、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概念满天飞的现阶段,迷失了发展方向的盲目改变。
虽然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来说,由于市场需求模式、产品工艺和管理基础的不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讲,以下十个路径方向是中国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必经之路。
1、精益化
精益生产,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与“智能自动化”。
在中国,要想发展智能制造,精益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而且是投资回报最高的一条路径。
因为精益几乎不需要企业做出额外的投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就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回报。因此精益的成功实施其实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2、标准化
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
汽车行业普遍采取的共用平台、通用零部件等策略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通过将原来的生产方式改为根据零部件进行整车生产的方法,实现了批量生产,成功降低成本。
标准化当然也还包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有了标准化,自动化才能据此开发出来。假设零部件千变万化,作业方式也不固定,自动化将很难实现。
3、模块化
从模块化设计、模块化采购到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是智能制造能否实现低成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关键所在。汽车和电脑则是最早实现模块化的行业。
模块化降低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周期,自动化生产、物流与信息沟通更加容易实现。
实施模块化涉及到行业与企业标准,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间构建精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为重要。
4、自动化
自动化是智能制造中谈论得最多的。
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将原来原材料处理的离散型加工方式进行集成,把原来独立的工序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连接在一起,消除中间环节的上下料、储存和搬运,实行精益式的连续生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自动化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来说,做自动化改造前千万要慎重:为什么要升级自动化?投资回报率是多少?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怎样?有何风险?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吗?一定要想清楚,否则成本不降反升。
5、服务化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7亿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
当然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可服务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互联网+模式下,传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服务方式来打动客户。
6、个性化
过去30年,市场商品种类急剧膨胀了几十、上百倍。
但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实现首先取决于你的精益生产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导的“价值来自真正的顾客需求的拉动”。
其次,个性化实现取决于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标准化/模块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模式,这并不是一件越个性化就越好的事情。
7、生态化
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转变。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写道:“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 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人类与我们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
8、全球化
在世界互联互通的今天,当你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需要考虑全球化来配置资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寻找全球化的市场资源,输出我们的富余产能包括高铁技术等。设计资源则是在国外设立研发技术中心,开发贴近本土的产品或者弥补国内设计能力的不足,还可以形成全球24小时不间断产品开发,以缩短研发周期。
采购和生产资源是寻求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资供应地,除了考虑采购和制造单价外,还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复杂化、供应链可视化、交货周期拉长、更高的库存、环保碳排放、质量稳定性、当地劳工政策以及汇率波动等问题。
9、数字化
数字化跟信息化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从人、产品到设备,一切皆可数字化。
产品可以通过PLM/ERP软件,从产品开发设计、物料采购到生产交付全过程实现数字化。
设备可以通过PLC、传感器等将运行数据传给MES、互联网等网络,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设备的后续运行及数据的其他应用。
这意味着在“工业4.0”时代,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通过数字化进行互联互通!
每个行业特征与企业基础不同,实现数字化的先后顺序也就不同。对于那些流程型的制造行业,因为他们的制造模式中大部分工序已经连接起来,并且自动化程度高,一些设备数据已经可以自动采集,因此数字化的难度相对较小。
而对于离散型的制造行业如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家居用品等,由于制造工序、零部件都很分散,且数量庞大,想实现连接确实困难。因此,这些行业的可行做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逐步实现。
10、智能化
首先说说产品的智能化。与消费品的智能化相比,工业品的智能化其实更为迫切。所有设备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块,进行加工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控制,这些工业大数据再经过智能软件系统的运算分析,可帮助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故障,降低能耗。
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更加复杂,你需要完成以上所说的精益化、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转变,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投资也会很大。
未来30年,中国制造需要从重速度轻质量转变为重质量轻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领域进行持续创新,从商业模式、技术以及管理方面实现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下一篇: 浅谈具有内置系统的隔爆外壳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