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他第一次听到“大数据”这个词,会自然而然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大数据就是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就是大量数据的存储技术。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大数据比想象中复杂。它不只是一项数据存储技术,而是一系列和海量数据相关的抽取、集成、管理、分析、解释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框架系统。
更进一步来说,大数据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大数据从概念兴起到应用落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首先,虚拟化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的并行编程模式、面向服务的应用组装及管理、前端展现及交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数据的产生、存储、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互联网思维日益喧嚣,各路诸侯跃跃欲试。“互联网+”导致企业视野更广,手臂更长,企业将触及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同时应用场景也将层出不穷。
大数据具有四个特点:
(1)规模性。从现在的TB/PB级体量,很快就将进入ZB时代;
(2)异构性。类型丰富,既包括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3)时效性。数据采集和处理即时性强,满足市场的瞬息万变;
(4)价值性。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提出可落地的管理建议。
传统的数据,实质上是基于业务逻辑的小数据,来自企业信息系统,如零售商的进销存系统。在万物互联时代,大数据是由非结构化数据构成,这些数据比原来的结构化数据多得多,比如微信里的一张照片抵得上小型超市进销存系统一个月的数据量。目前,无线网络、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的普及,在丰富数据来源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
数据的增长,为什么会如此之快?
说到这里,就要回顾一下人类社会数据产生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计算机被发明之后的阶段。尤其是数据库被发明之后,使得数据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各行各业开始产生了数据,从而被记录在数据库中。这时的数据,以结构化数据为主(待会解释什么是“结构化数据”)。数据的产生方式,也是被动的。
第二个阶段,是伴随着互联网2.0时代出现的。互联网2.0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用户原创内容。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博客、facebook、youtube这样的社交网络,从而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第三个阶段,是感知式系统阶段。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感知层节点开始自动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摄像头。
经过了“被动-主动-自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人类数据总量的极速膨胀。
人类提出大数据、研究大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大数据里面的价值。
大数据,究竟有什么价值?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就明确提出:“数据就是财富”,并且,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约1万年前开始
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17世纪末开始
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前面所说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崛起,存储能力和云计算能力飞跃,大数据开始落地,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012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和黄金一样”。这无疑将大数据的价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层面上。
如今,大数据应用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
之所以大数据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开始试图参与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归纳来说,大数据的价值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帮助企业了解用户
大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将客户和产品、服务进行关系串联,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定位,从而提供更精准、更有导向性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销售业绩。
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商。
像阿里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购买数据。在早期的时候,这些数据都是累赘和负担,存储它们需要大量的硬件成本。但是,现在这些数据都是阿里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用户行为,精准定位目标客群的消费特点、品牌偏好、地域分布,从而引导商家的运营管理、品牌定位、推广营销等。
大数据可以对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它的效率和准确性,远远超过传统的用户调研。
除了电商,包括能源、影视、证券、金融、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都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
2、帮助企业了解自己
除了帮助了解用户之外,大数据还能帮助了解自己。
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源,大数据可以分析和锁定资源的具体情况,例如储量分布和需求趋势。这些资源的可视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状态,更快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运营策略,降低经营风险。
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数据,就是为决策服务的。
上一篇: 数字化工厂一体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 化工安全防爆电气线路敷设的关键要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