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原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
在2025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龚克以《数字经济应是绿色经济》为题,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引擎,但需服务于人类在地球的生存发展。他结合IPCC数据强调地球因人类活动面临“发烧”警报,数字技术一方面能助力绿色转型,但另一方面其自身存在能耗高、物耗大、废物处理难等生态足迹问题。报告呼吁坚持数字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认真贯彻《全球数字契约》,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化发展,并优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绿色发展领域,确保数字经济成为绿色经济而非灰色经济。
“通常被称为‘虚拟经济’的数字经济并不‘虚’,它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202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字经济报告》一反常态地把注意力转向数字化的环境足迹,向全世界提出来一个严肃的问题,即数字经济是成为绿色经济还是灰色经济?”
要点1.数字经济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新型数字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数字经济现在发展非常快,数字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最核心的引擎。”他强调,在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指标面前,必须保持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清醒认识。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应服务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2.绿色转型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选项。在龚克看来,绿色化转型是人类价值观驱动的转型。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目标就是基于对地球状态进行科学监测,由各国科学家共同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建模和综合分析得出的共识。他回顾地球演化和人类形成发展的历史,指出:“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这个地球,我们必须敬畏、尊重、顺应和保护地球。”他援引IPCC地表平均温升仿真图,说明“人类活动造成了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上升”,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因此人类的活动尤其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实行绿色转型。
3.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加速绿色转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绿色产业中展现巨大潜力,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带来变革。他以电动车电池生产为例指出:“某动力电池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电芯原料和生产数据,融合电化学、材料学知识,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对电芯容量进行估计,使电芯容量筛选分级过程的时间节省80%、能耗降低50%、精度提升10倍。”他强调,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效率,也降低了绿色产品的边际成本,尤其是大幅减少了动力电池生产的碳足迹。在这个意义上,数字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希望。
4.数字经济发展面临能耗、物耗和废弃物挑战。数字经济虽然带来减碳机会,但本身也可能成为“灰色经济”,对环境造成新负担。“数字经济的生态足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能耗,二是物耗,三是废品。”他引用联合国贸发组织报告称“生产一台2千克的电脑需要开采多达800千克的原材料”,而且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伴随着碳排放和污染。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相关的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的能耗正在快速上升,数字经济的绿色化已经成为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5.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化需全生命周期系统设计。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开展数字经济绿色化行动,中国应积极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加速实现数字与绿色的协同转型。为此,必须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设计技术和产业路径。“我们必须着眼于整个数字化的全生命周期,在全生命周期里来实现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他强调,应关注能耗、水耗、材料循环等关键指标,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与政策,才能真正把数字经济引导到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轨道上。
上一篇: 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
下一篇:没有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